时间:2025-04-17 13:44
一、劳动法规定未签订劳动会有什么后果
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需担责,自用工超一个月不满一年,要每月付双倍工资,满一年则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未签合同对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利,会让其在证明劳动关系、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等方面受限,发生纠纷时还会面临举证困难。
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劳动者可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主动要求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告知单位其法定义务。
2.注意留存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作证、考勤记录、工资支付记录等。
3.若单位拒绝签订,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二、未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可获哪些法律权益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此二倍工资差额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时,除非出现法定或约定的合同解除情形,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辞退劳动者,否则需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应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需注意,劳动者应及时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等,以便维权。
三、未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可获哪些法律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此二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支付11个月二倍工资外,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主张权益,需注意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等。且要在仲裁时效内提出,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上一篇:劳动争议有哪些解决的办法
下一篇:与公司劳动纠纷怎么维权
注册/登录获取更多内容
专业
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
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
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